
谭哲权正在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
2017年以来,烧结厂球团车间设备技术主管谭哲权始终奋战在生产一线,立足本职工作,默默耕耘,以求实细致的工作作风,为球团生产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的设备保障。
创新赋能,助力生产提质增效
“环冷3段部位自从新增了这个换热器后,热能得到了有效利用,帮助我们节省了不少能耗。”谭哲权说道。此前,240万吨/年球团环冷机三段出口温度偏高,经过鼓干段后损失热量大,造成余热得不到充分利用。为深挖内潜,助力生产提质增效,谭哲权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专业的工艺设备知识储备,巧妙地提出了利用环冷机余热对回转窑助燃风进行加热的改造方案。随后,他牵头成立了攻关小组,对该方案逐层展开技术论证及攻关。其中,换热器作为该方案中最关键的设备,内部换热通管的结构设计问题让小组陷入了激烈的讨论,设计不合理易产生堵塞影响换热效果,出于对设备的了解,考虑到方便后期维护以及现场设备构造等因素,谭哲权提出将换热器内部通管由横向改为竖向,经过小组论证确定为最佳方案,最终整套换热方案得以敲定。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期间,利用240万吨/年球团生产线停产大修的窗口期,环冷机三段余热利用改造方案终于上马并顺利完工。2023年二季度,球团工序能耗完成21.964kgce/t,比计划下降0.036kgce/t,煤气单耗降低0.435m3/t。二季度240万吨/年球团产量494710吨,合计降本达102万元,方案获得明显效益。17年的工作生涯,谭哲权坚持以科技创新指导日常工作,先后进行配料杂物辊筛自动清料、返料系统低压辊磨设计与改造、成品皮带自动打水技术攻关、240球团自动造球系统等多项自动化技术攻关,推动球团产线不断朝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他参与和发表核心论文4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并获得十余项市级科技进步奖。
细心维护,努力确保设备稳顺
“设备是生产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能保障生产稳定顺行,就是最大的降本增效。”谭哲权表示,设备管理是动态的,随着生产的进行,设备每时每刻的状态都不一样。因此,他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在生产线走一圈。每到一个工段,他都要到岗位室走一趟,和岗位工“唠唠嗑”,了解当前的生产情况,并询问设备运行时是否出现问题,以便及时拿到第一手信息。
在现场才能真正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他多年设备管理实践形成的工作准则。面对数量众多且结构复杂的设备,谭哲权有着自己的规划路线和点检章法。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交了不少“学费”换来的经验积累。每台设备出过哪些问题,点检时要重点看什么,他早已了然于心。而他随身携带的记事本里密密麻麻的数据,也记录了他的点滴成长,见证了他的匠心磨砺。他总结提炼的设备检查方法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和应用,规范了岗位操作,提高了点检效率。通过以身作则,扎实推动“四级点检”制度(即岗位班中3次点检、值班工长区域点检、维保单位专项点检、车间点检员专线点检),今年以来,谭哲权所管辖的240翻车机以及240万吨/年球团产线设备故障率显著降低,为柳钢生产提质增效创造了有利条件。
17载心路历程,在一次次发现与解决设备问题的过程中,谭哲权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从一名维修工成长为一名出色的设备技术主管,凭借争当行家里手的奋进精神、细致耐心的专业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不凡风采,为柳钢高质量转型发展贡献了力量。

桂公网安备 450105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