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灵到学生家中走访 通讯员 陆雯 摄
广西北部十万大山深处的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曾经一度十分贫困。在这两个县区,不少女孩曾面临着初中毕业就失学、毕业就嫁人的情况。为改善贫困导致的少数民族女童失学状况,在教育扶贫政策的引导下,17年前,广西电网公司柳州供电局黄富荣、陈灵等人开始奔走于大山之间。
深入走访,为大山孩子带来希望
2005年,黄富荣是广西电网公司柳州供电局的副总工程师,因为负责农网改造工作,经常跑偏远山区。有一次,他在三江、融水开展农网改造时,看到有个瘦瘦的女孩背着婴儿,光着脚走过悬索桥,他便跑过去问:“怎么不去读书?”“早就不读了。”女孩儿怯怯地回答。这让黄富荣揪心不已。
究竟有多少女孩没书读?为搞清楚情况,黄富荣开始利用每一次“下乡”机会进行详细了解。
然而,黄富荣对山路不太熟悉,也不会讲侗话,走访起来并不方便。时任三江侗族自治县供电公司办公室主任陈灵是土生土长的侗族汉子,他在了解到黄富荣的想法后,便主动负责带路和做翻译,和黄富荣一起进村入户。
在走访中,黄富荣和陈灵发现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等原因,当地人的思想比较传统封建,女孩子一般就只能读到初中毕业,有些甚至中途辍学。但融水洞头乡甲朵村付培屯女孩贾习花却与众不同:在破旧漏风的吊脚楼里,她常常借着天窗的光写作业。原来,贾习花并没有因为家境贫寒,被迫放弃上学。“我希望她的世界大一点,不要一辈子像我。”贾习花母亲说。
2006年,贾习花考上了融水县高中,成为该屯第一个女高中生。
“我们要为山里做些事情。”2006年,黄富荣和陈灵等人以“春蕾计划”公益项目为契机,启动了对贫困山区女童助学扶智计划,首批选定6名在读贫困中学女生进行资助。当时,黄富荣认助了贾习花,直到她考上大专。
“刚开始,钱不多,只能先从在读的优秀贫困女孩起步,把她们培养成才,以点带面,形成示范,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黄富荣说。
“若你勇敢前行,我愿护你一程”
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平岩村女孩杨晓丹是黄富荣和陈灵的另外一个资助对象,也是他们最关心的孩子之一。
“晓丹是我们见过最能吃苦和最励志的孩子。”陈灵说,杨晓丹出生后,因为是女儿,她妈妈不受爷爷奶奶待见,连吃一口腐乳都是奢侈。由于母亲营养不良,导致杨晓丹患有先天性佝偻病,双腿畸形、脊柱严重弯曲。直至10岁,身高只有1.2米的杨晓丹还被误诊为缺钙。她父母不得不背着她四处举债求医。
幸运的是,2007年,杨晓丹遇见了改变她一生的主治医生,并在主治医生帮助下,得到更多爱心人士施以援手,为她做了4次大型手术,让她健康成长。
2011年,黄富荣和陈灵得知杨晓丹的故事后,便经常去看望她,为她家里介绍生计,提供学业和生活资助。“面对那些对读书抱有强烈渴望的孩子和家庭,你的援手就显得格外被珍视。”陈灵说,“若你勇敢前行,我愿护你一程。”
命运不会放弃努力的人。后来的杨晓丹考上了北海艺术学院,毕业后留在柳州从事影视工作,并在一职校担任外聘教师。
传递向上向善力量,大家在接力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多年的资助行动,让陈灵感受到了越来越多向上向善的力量,促使他坚持以黄富荣为榜样,一如既往地奔走于大山之间,用行动传递爱心,播撒希望。
这些力量还深深感染了陈灵身边的人。这些年来,他与广东电网信通公司的何小满分工接力,一个继续负责少数民族当地的学校、家访协调工作,一个负责在南方电网供电区域、电力行业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截至2023年,17年间,助学扶智队伍已经发展到100余人,助学对象从最初的6人增加到550多人,累计有290多人考取了大专或大学本科。
“如今,山村脱贫了,越来越多的人过上了好生活,但助学扶智的行动依然会继续。现在,我们倾向于资助因病返贫或突发变故的困难学生,让他们都能读书,都能如愿所梦!”陈灵说。

桂公网安备 450105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