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攻坚克难勇于创新 成就车电检修“发明家”
来源:桂工网    作者:刘甲平 卢诗宇    发表时间:2022-11-17 18:24:13
摘要:他参加工作28年来,始终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他在生产实践中主动钻研,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他的业务能力强,对客车电气检修中的疑难杂症,能够快速分析原因并采取科技攻关措施进行有效处理,他就是全国铁路劳动模范、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空调车间副主任胡红明。

  他参加工作28年来,始终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他在生产实践中主动钻研,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他的业务能力强,对客车电气检修中的疑难杂症,能够快速分析原因并采取科技攻关措施进行有效处理,他就是全国铁路劳动模范、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空调车间副主任胡红明。从一名见习生逐步成长为班长、技术员、技术组长、车间副主任,他是职工眼中的“发明家”,也是当之无愧的技术能手。

  想要达到极高的技术水平绝非一日之功。胡红明在从事技术员工作时,除了学习业务外还主动研究攻关各种技术难题。白天他在生产现场摸索思路,向老师傅学经验;晚上就在电脑前理清思路,向书本学知识,查资料找数据。有一次,住在胡红明家楼对面的同事凌晨两点多还看到他家书房的灯仍亮着,便打了一个“暖心”的电话问候道:“红明,你书房的灯太亮了,早点休息吧。”胡红明这才从钻研的“世界”中醒来,笑着说:“谢谢关心,马上睡了!”

  凭着勤学习、肯钻研的工作态度,他啃下了一个个难题,战胜了一道道难关,为公司客车电气检修“攻城拔寨”立下战功。2011年,他参与的“DC600V供电客车检修工艺开发”获工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他参与的“DC600V车下电源装置综合试验台”获南宁局合建技改三等奖;2017年,“胡红明创新工作室”承担了《铁道客车电气控制装置对线机研制》的项目,并在两年后通过国家实用型专利的评审;2019年,他获评为全国铁路劳动模范。

  2019年8月24日,一位接车的客户提出某款车下电源装置的门锁以前曾经在使用中出现过松脱。听到这个消息,胡红明立刻与客户进行交流,随后立即组织工作室七名技术骨干进行试验,一方面检查同类车型是否存在相同问题,另一方面不断研究解决方案。最开始提出的方案是换锁,但换完一辆车成本需1500元左右,于是胡红明决定做局部调整。一开始他想出了用螺母加固的方案,实装却发现由于锁舌片形状的问题,螺母无法固定。经过摸索研究锁舌片的构造,最终决定从“根源”下手,把锁舌片由“一”字形改成“S”形,这样螺母就能用上了。经过测试,螺母固定效果良好,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同时节省了成本,将一辆车改造成本降至几十元。该方案在同类有脱落隐患的车型中全面投入使用。

  作为车间管理者,胡红明在管理上也有自己的妙点子。他多次到先进企业走访学习,结合车间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大胆提出升级车间信息管理平台,在车间推行信息化管理,筹建“智能车间”。胡红明向记者展示了车间刚升级完成的生产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每位职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进度一目了然。“修哪一辆车,修到哪一步了,有什么技术难题,在系统里都能看到。”胡红明说。

  作为车间技术标杆,胡红明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努力为公司培养人才。刚开始,车间接到任务或技术难题后,他总是自己独自揽下,凡事都亲力亲为,处理完后再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一段时间过后,他发现员工们由于缺乏实践参与,业务水平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产生了“有事找老胡”的依赖心理。后来,胡红明改变了工作方法,采用诱导式教育提高员工的融入感,让员工在参与中得到提升和培养。

  一次,职工们修理TCL电茶炉遇到了困难,向胡红明请教。胡红明马上发现了问题所在,但他没有直说,而是为职工们提供思路,让他们先自行思考解决的方法。之后,从原料进货到检查修理,他全程进行盯控,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最终职工们自己把问题解决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胡红明表示,“只有大家强,我们这个团队才能更强。磨刀不误砍柴功,虽然修理多花费了一些时间,但是年轻人得到了成长,学到了知识。”

  此外,他每年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项业务培训,耐心指导职工提高技能,鼓励职工参加技能鉴定。在他的培养与指导下,车间一批批技术能手、技师相继涌现。

  “未来,我将继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为年轻人做好榜样。”胡红明说:“很多人可能听过复兴号品牌,但很少人听说过修车品牌,我要尽自己的努力带出一流的团队,在车电检修行业争创全路一流水平,为公司打造修车品牌贡献自己的力量。”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