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台上的罗雅馨

罗雅馨剧照
她是客家山歌戏《股份农民》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李金凤,是歌舞剧《临贺长歌》里刚正坚贞的潘蝶花,是话剧《谭寿林》里谭寿林的革命伴侣钱瑛,她还是音乐剧《珠还合浦》里纯真善良的珍珠公主……她就是广西青年歌唱演员罗雅馨。
1、坚守从艺初心
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热爱是文艺工作的源泉动力。从小就对文化艺术热爱和着迷的罗雅馨,沉醉于剧中的“她”,也很享受舞台上的她。
“在舞台上的几个小时里,我可以尝试不同的人生,这也是我一直热爱舞台剧的原因。”在罗雅馨看来,生活充满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可以让她体验百变人生。
做选择虽然容易,坚持下来却不易。多年来,罗雅馨看着身边不少同专业毕业的同学纷纷转行做医疗器械、建筑业、教育等工作,惋惜的同时她也萌生过放弃的念头。
罗雅馨犹记得2018年3月在贺州黄姚古镇巡演《临贺长歌》时,正值梅雨时节,外面下着雨,舞台又漏雨,穿着单薄的古装演出服的罗雅馨冷得有点招架不住。看着台下仅有6人的观众,罗雅馨的心里不免打鼓:现场观众寥寥无几,坚持演出又为了什么?转念一想,如果连五六个观众都演不好,往后的五六千人又怎么能演好?于是罗雅馨打起十二分精神认认真真在台上演好潘蝶花的每一场戏。
当表演结束时,台下的6名观众仍意犹未尽,无不赞叹这是一场精彩的演出。那一刻,罗雅馨觉得演出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再苦再累都值得了!
“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并始终保持真挚、彻底、持久、发自内心的热爱去做好。”正是秉持着对演艺事业的热爱和坚持,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罗雅馨主演的《临贺长歌》进行了300多场巡演,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家国情怀故事,也让大家看到了一位饱含家国情怀、刚正坚贞的烈女潘蝶花。
2、执着追求艺术
非舞台戏剧科班出身的罗雅馨,在初次接触音乐剧时很不自信,甚至站在舞台上连路都不会走了。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她从零基础开始学习音乐剧的表演,包括台词、表演、形体、演唱方式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罗雅馨再次站上舞台排练,却发现人物总是缺点灵气和真实感,达不到导演的要求。
“你得回归生活,用心去感受人物的心理特点,并坚信自己就是那个角色。”导演的话,让罗雅馨醍醐灌顶:舞台剧需要靠演员的身体语言来传递情感,需要演员用舞蹈去调动情感、感知及思考。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真实”阅历的基础上。
于是,罗雅馨先跟着其他剧组排练,不管角色有没有台词,罗雅馨都接下来,只为体验不同人物角色的别样生活。
为了丰富人生阅历,罗雅馨还时常抽出时间,找一家临街小店,静坐在路边,看身边的人来人往,感受孤独和喧哗,沉淀浮躁和杂质,在感悟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
2021年,在一次排练中,罗雅馨意外摔伤,在家休养了一个多月。这让罗雅馨意识到,光有一腔热情难以支撑演艺事业,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为此,罗雅馨通过坚持跑步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力,让自己有更充足的体力和能量支撑演艺事业。从一开始的2.5公里需要跑半小时,到3公里不停歇,再到10公里不停歇……
“最大的感受是就算排练到晚上十点多,都还有精力去夜跑8公里,跑完还有充足的‘电量’钻研剧本、琢磨角色。”长期坚持跑步的罗雅馨也完成了《搬山》《谭寿林》《长桌宴》等多部作品,尤其由她主演的《珠还合浦》,让越来越多观众熟知女主角“珍珠”,也成为了罗雅馨的一个代表性角色。
3、匠心绽放芳华
在罗雅馨看来,从艺先做人,立身先立心。只有内心追求完美才能用心创作出精品。
罗雅馨主演的音乐剧《珠还合浦》是她多年来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部戏。该戏讲述了东汉时期南海的珍珠公主与新任太守孟尝为查明合浦珠蚌失踪之谜,各自隐藏身份来到合浦郡,历经周折,在众人齐心努力下,珠蚌再次回到美丽合浦的故事。
2018年,罗雅馨花了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排练,演出了第一版《珠还合浦》。在此基础上,2019年又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进行升级和改编。在饰演女主角珍珠时,为了更加符合这一角色设定,罗雅馨从日常生活的小细节入手,对照剧本以珍珠的视角去感受自身的角色、对手、故事结构乃至舞台上的一切,并投入真情实感去塑造一个天真烂漫、纯真善良的珍珠。
“把每一次排练、每一场演出都当成是罗雅馨和剧中人物的思想碰撞与融合,当成是对演技的再度考验和升级,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舞台的无穷魅力。”就这样,罗雅馨一直不断地磨练演技,不断地创新突破,一步一个脚印,用不断蜕变的演技实力征服了越来越多的观众,也为观众塑造了各具异彩的人物形象。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罗雅馨主创的瑶族铃鼓《长桌宴》荣获第七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汇演曲艺类一等奖、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余杭赛区)节目奖入围;罗雅馨主演的大型音乐剧《珠还合浦》在第十一届广西剧展上荣获桂花银奖、桂花表演奖等多项大奖……
“选择了文艺工作,就要为文艺创作倾注热情和自己的一份力量。”关于未来,罗雅馨表示,将进一步提升知识储备、专业能力、道德修养和艺术涵养,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具有广西民族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为传承广西民族文化、引领风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桂公网安备 450105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