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沈小琴:小“菇”娘铺就乡村振兴“黄金路”
来源:桂工网    作者:王娅茜 农凤宁    发表时间:2023-09-21 18:33:34
摘要:上菌包、割袋、喷水、采菇、清菇脚、称菇……9月10日,记者走进广西龙州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菌菇棚,淡淡的菌香扑鼻而来,一排排立体栽培架有序排列,一根根菌棒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一朵朵菌菇升柄展伞,如花朵般竞相绽放,格外吸人眼球。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有一个“菇”娘用6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普通村民到菌菇种植领头技术人才的蜕变。她,就是广西龙州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组长沈小琴。

  上菌包、割袋、喷水、采菇、清菇脚、称菇……9月10日,记者走进广西龙州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菌菇棚,淡淡的菌香扑鼻而来,一排排立体栽培架有序排列,一根根菌棒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一朵朵菌菇升柄展伞,如花朵般竞相绽放,格外吸人眼球。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有一个“菇”娘用6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普通村民到菌菇种植领头技术人才的蜕变。她,就是广西龙州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组长沈小琴。

  2017年9月,在家务农的沈小琴得知在离家不远的下冻镇叫堪农场里,有个种菌公司叫广西龙州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正在对外招人,她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我是个农民,种过甘蔗种过菜,种蘑菇应该不在话下。”回忆起加入公司的初衷,沈小琴告诉记者,过去种地收入并不高,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如何增加家庭的收入是她最为迫切的愿望。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工作让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沈小琴,认真学习每道种植工序,在实操中积极与技术员、其他同事沟通,跟他们一起探索方法、总结经验,并很快成长为一名操作娴熟的种菌工人。

  由于菇棚的采菇工作时间不固定,常需要值夜班,对人的身体考验很大。但为了进一步掌握技术,更为了采摘到高品质的菌菇,沈小琴成了夜班“常驻”员工,有时候凌晨4点需要抢收已长好的A菇,她也会毫无怨言地到菌篷里忙碌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沈小琴的不懈努力下,到岗仅1年时间,她便被任命为小组长。“面对20多名组员,我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在沈小琴看来,从普通职工到“组长”不仅仅是职位的提升,也是一份责任,她一定要认真做好这份工作,对组员负责、对公司负责。

  怀抱着这样的信念,沈小琴工作更加认真了,并积极参与公司的操作方法创新工作。“一般情况下,菌棒都是分好几层摆放,到了采摘的时候则需要踩在凳子上才能完成。”沈小琴告诉记者,大多数时候大家为了节省爬上爬下的时间,会直接将菌菇从高处扔进地上的桶中,导致菌菇损坏率提高。

  为此,沈小琴提出了在采摘时用绳子绑好塑料篓,工人挂着篓子进行采菇的方法,避免因远距离碰撞造成菌菇的损坏。这个工作方法不仅极大地降低了菌菇的损坏率,还将工人的采菇工作效率提高了20%。如今,沈小琴的这项创新做法已在该公司56个菌菇大棚推广实施,而她也因此被公司评为“最具创新力”职工。

  2018年、2020年,沈小琴先后被授予崇左市劳动模范、自治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成为广大职工学习的榜样和典范。2022年,在龙州县总工会的指导下,“沈小琴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近年来,在沈小琴带领下,该工作室成员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设备技术更新、改造中大显身手,助力公司节能降耗、降本增效,为该公司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我们采用现代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以坚果壳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科学配方,分离和培育适合以坚果壳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配方的目标品种菌种。”沈小琴说:“这项研究不仅解决了澳洲坚果壳废弃处理难题,为澳洲坚果产业拓展了一个高附加值的增效空间,同时还为我们生产高品质高产量食用菌提供了技术支撑。仅一年的时间,该研究成果就创收600万元,为公司节约成本50万元。”

  “我想带领更多产业工人走技能成才之路。”沈小琴表示,自己是从农民转型成为产业工人的,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为公司培养更多技术人才,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