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铸一车间甲班成员检查测量结晶器保护渣层厚度情况
走进广西柳州钢铁有限公司转炉厂连铸一车间(以下简称“连铸一车间”)浇钢平台,整洁有序的浇钢区映入眼帘,经过冷却浇铸后的橘红色铸坯从结晶器中缓缓拉出……连铸一车间甲班的成员正专注而从容地操作着连铸机,将高温钢水转化为合格铸坯。
就在不久前,该班组获评“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这是由中国质量协会授予全国各行业特色突出、工作成效显著的班组的年度最高奖项。“对我们产品质量的这份‘信得过’,是所有班组成员在每一个小细节里不断积累起来的。”连铸一车间甲班班长覃敏江表示。定期开展质量走访、共建群聊随时响应、不定期派驻员工前往轧钢生产现场了解质量反馈情况,是连铸一车间甲班质检工作的日常。而将质量问题悉数记录、逐一追根溯源,是他们确保产品质量“信得过”的郑重承诺。
“在柳钢,咱们甲班有着自己的‘绝活’,就是模具钢的铸坯生产。”覃敏江介绍说,“现在集团的模具钢都是集中安排到我们车间生产的。”柳钢生产的模具钢主要用于塑胶模具和热作模具的加工生产应用。由于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可加工性和抛光性能,特别适合用于大型塑胶模具和模架,如电视机、冰柜、洗衣机壳、打印机、吸尘器等模具的制造。生产模具钢绝非易事,随着成分配比的不同,生产制造难度也会成倍增加。一块合格的铸坯,需要对纯净度、表面质量、内部质量等方面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把控。从生产前对每一个设备进行检查,到生产中记录下每一次操作方法,都是这个班组在为生产一块优质的铸坯而奠定的基础。
为了确保每块铸坯“零缺陷”下线,该班组成员会在生产前一一确认产线设备精度。同时,对二冷室13个扇形段内上百颗喷嘴逐一检查。在高温钢坯持续烘烤着的厂房里,常常能看到当班员工汗流浃背地在查看设备情况。得益于对生产规章制度、工艺操作规程的执行一丝不苟,连铸一车间甲班的各项生产指标一直名列前茅。
“工艺操作标准化是在实践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连铸一车间甲班板坯机长胡承业说,“像是起机、换中包、换水口、排中包渣、收尾坯等这样那样的非稳态工况操作,我们都会将操作流程记录下来,如果生产质量提升了,就会将这个操作加到规程里固化下来。”
久而久之,厚厚一本《甲班非稳态工况工艺技术操作规范》成了甲班班组成员经历无数次生产实践后凝成的结晶。而这种对操作工艺一丝不苟的追求,也渐渐刻在了甲班班组成员的基因里,让甲班即使面对更复杂的工况、更严格的质量要求的铸坯生产时,也能啃下“硬骨头”。
近年来,随着集团进入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设备改造不断提上日程,相应的生产工艺技术优化也在马不停蹄地推进。
2023年,连铸一车间对板坯连铸机进行了断面加厚改造,同时为了提高效能,还进行了提升铸机拉速攻关,一系列的工艺革新为该班组的质检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拉速提升可以提高效率,但也更容易引发铸坯的质量风险。”胡承业介绍。于是,胡承业带领团队多次深入现场摸排后发现,超75%的纵裂“案发”于换水口操作,其余多在改钢种换渣调水时“冒头”。
为了解决问题,他与班组成员针对性出招:换水口后“复盘”操作监控视频与数据曲线,练就精准操作“绝活”;严密追踪铸坯表面,筑牢质检防线;提前规划改钢种流程,踩准时间“鼓点”。经过不懈努力,成功攻克了铸坯纵裂难题。2024年四季度相较2024年三季度,热轧中板缺陷率直降0.26%,铸坯热送率提升了1.7%,为转炉厂提质增效作出贡献。
“齐心协力,不断学习,超越自我”,这句班训印刻在连铸一车间甲班全体成员的心中,也践行于大家的行动上。2025年,在柳钢“精益管理年”活动中,这支“钢铁劲旅”以对“零缺陷”追求的执着打磨每一块铸坯,以基层班组的星火之力,凝聚成推动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燎原之势。如今,走进浇钢平台,橘红色的铸坯拉出的不仅是钢铁品质,更是他们用匠心坚守的“信得过”承诺。他们像往常一样检查设备、记录数据,在提质增效、精益管理的路上稳步前行,为柳钢争创一流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